金骏眉

简介

  金骏眉茶,属于红茶,是正山小种的分支。原产于福建省武夷山市的桐木关,由正山小种红茶第二十四代传承人江元勋的带领下,在传统工艺基础上通过创新融合,于2005年研制出的新品种高端红茶。

  金骏眉之所以名贵,是因为全程都由制茶师傅手工制作,每500g金骏眉需要数万颗的茶叶鲜芽尖,采摘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的高山原生态小种新鲜茶芽,然后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萎凋、摇青、发酵、揉捻等加工步骤而得以完成。金骏眉是可遇不可求之茶中极品,外形细小紧密,黑黄相间,伴有金黄色的茶绒茶毫,显毫香高,汤色金黄,入口甘爽。

冲泡方法

  1.茶壶及茶杯用100℃之沸水冲洗。

  2.预先放入金骏眉进行温润洗茶。(放入3克即可连泡12次以上。)

  3.等水凉到80-90摄氏度后再冲泡,为了保护细嫩的茶芽表面绒毛及避免茶叶在杯中激烈的翻滚,水应沿着白瓷盖碗或玻璃杯的杯壁细细注入,既可保证茶汤的清澈亮丽。

  4.第一泡至第十泡静候时长约为:15秒、25秒、35秒、45秒、1分钟、1分钟10秒、1分钟20秒、1分钟30秒、2分钟、2分钟30秒。后期十多泡时可将水重新加热至沸腾后冲泡。

  注1:选用山泉水、井水、纯净水等含钙镁低的“软水”,水质新鲜,无色无味且含氧量高的水冲泡。

  注2:建议选用功夫茶白瓷杯组或者透明玻璃杯,冲泡时既可享受金骏眉茶冲泡时清香飘逸的茶香,又可欣赏金骏眉芽尖在水中舒展的优美姿态与晶莹剔透的茶汤。

品鉴

  正山金骏眉与外山金骏眉的区别

  嗅觉:干茶有甜甜的蜜香,天然的花香、果香、蜜香混合香型,持续悠远。茶汤有悠悠甜香(类似玉米味)。外山的更多是呈地瓜香多为纯薯香或火工香,部分有蜜香的在三四泡以后香气荡然无存,多为添加非茶叶类物质。

  味觉:正山金骏眉口感清甜顺滑,具有集果香、甜香、花香于一体的综合性香味。外山更多的是焦糖香,茶水较硬,口感偏涩。

  茶叶:因桐木正山金骏眉多为奇种,茶芽身骨较小,制成的干茶外形细瘦、紧结、乌黑透亮且有光泽。又因正山金骏眉全手工揉捻,致其外形稍呈卷曲。而受金骏眉茶种决定,正山金骏眉应该是黑多黄少,比例约6:4,还带有极少部分的银色、褐色,即金黄、黑、银、褐四色相间。

  茶汤:金黄透亮,呈琥珀色;橙黄、清澈、明亮为上;红、浊、暗色为次。

  叶底:正山金骏眉泡开的茶叶芽头挺拔,呈鲜活明亮的古铜色(略带红色)。而“外山”的较干涩、匀整度不够,大小不一,茶汤较浑浊偏红色,接近于普通正山小种的颜色,并且不稳定,汤色变化差异很大。

  鉴别技巧总结

  形状:绒毛密布、条索紧细;色泽:金、黄、黑相间

  香气:复合型花果香、高山韵香明显,有红薯香

  滋味:滋味醇厚、高山韵味持久

  汤色:汤色金黄、浓郁、有金圈

  叶底:匀整、叶色呈古铜色

等级标准

  上等金骏眉的特点

  金骏眉红茶茶芽含量高,小叶种红茶的条形细紧,大叶种红茶肥壮紧实,色泽乌黑有油光,茶条上金色毫毛较多,香气甜香浓郁,滋味甜醇鲜爽,高档金骏眉红茶冲泡后汤色红艳,碗壁与茶汤接触处有一圈金黄色的光圈,俗称“金圈”。

  中等金骏眉的特点

  中等金骏眉红茶芽含量少,色泽乌黑稍有光泽,稍有金色毫毛,香气稍有甜香,滋味甜和稍淡,汤色红尚亮,金圈欠黄亮。

  下等金骏眉的特点

  下等金骏眉茶芽少,以成熟摊开叶片为主,条形松而轻,色泽乌稍枯,缺少光泽,无金毫,香气带粗气,滋味平淡。

储存方法

  1、茶叶有“五忌”:忌水分含量高,忌接触异味,忌光线照射,忌置于高温环境,忌暴露空间。

  2、针对其特点做到“四要”:要干燥,要洁净,要避光,要低温。

  3、茶叶存放方式。用铁罐或锡罐、瓷罐、玻璃瓶装好茶叶以保持密封,条件充足者存放于冰箱。经营茶叶店务必将茶叶存放在冰柜里,对于高档次的金骏眉更是讲究。

  4、茶叶盛器应密闭,密闭性越好就越容易保持茶叶的鲜度。炎热夏日,特别是南方,茶叶的盛器应放在阴凉干燥处。金骏眉是红茶,按照红茶的保存方法保存就好。

  5、金骏眉的保存方法主要分为罐储存法、瓦坛存法、冰箱存法、袋储存法,一般最常用的储存方法主要有罐储存法和瓦坛存法,利用密封性的容易能够最大程度的将金骏眉与周围空气隔离,避免接触空气茶叶发生氧化反应。优先考虑是用坛子封存,坛子底放生石灰,生石灰上面铺两层报纸,然后把密封好的茶叶放上面,再封好坛。

加工工序

  采摘标准

  金骏眉的采摘要求采取新鲜的茶芽,摘取芽头最鲜嫩的部位。采摘标准为:待茶树新梢长到3-5叶将要成熟,顶叶六七成开面时采下2-4叶,俗称“开面采”。所谓“开面采”,又分为小开面、中开面和大开面,小开面为新梢顶部一叶的面积相当于第二叶的1/2,中开面为新梢顶部第一叶面积相当于第二叶的2/3,大开面新梢顶叶的面积相当于第二叶的面积。

  不同茶叶按照采摘季节不同,分为春茶、夏茶、秋茶、冬茶。武夷山地区气候温和,虽然茶树生长时间长,但是一般都不采冬茶的,春茶采摘时节在谷雨前后,夏茶在夏至前后,秋茶在秋分前后,采摘应该遵循“开头适当早,中间网刚好,后期不粗老”的原则。

  茶叶萎凋

  日光萎凋

  金骏眉利用光能热量使鲜叶适度失水,促进栈的活化,这对形成金骏眉茶的香气和去除臭味起着重要的作用,也为摇青创造良好的条件。晒青温度要求日光柔和余射,摊叶宜均薄,必要时可“二凉二晒”,时间10分钟至1小时,其间翻拌2-3次。晒青程度,一般至失去光泽,叶色转暗绿,顶叶下垂,梗弯而不断,手捍有弹性感。晒青后要再青,使其鲜叶“还阳”。

  室内萎凋

  将采回的金骏眉鲜叶摊放在笳笠上,静置于凉青架,酌情翻动2-3次使萎凋均匀,闵青一般不独进行,与晒青相结合,它的主要作用:一是散发叶面水分和叶温,使茶青“转活”保持新鲜度;二是可调节晒青时间,延缓晒青水分蒸发的速度,便于摇青在一天是对晒青不足的鲜叶,也是一种补救的方法。凉青的适度是:嫩梗青绿饱水,叶表新鲜、无水分。

  摇青发酵

  金骏眉茶青通过在摇青机中的摩擦运动 ,擦破叶缘细胞,从而促进酶促氧化作用,使鲜叶发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。1摇青时间:通过摇、凉(即动、静)反复进行4-5次,历时8-10小时,使叶子由硬变软(“活来死去”),谷称为“消青”,这达到“绿叶红镶边”。

  摇青原则

  掌握 “循序渐进“原则 。摇青转速由小渐多,用力轻渐生,摊叶由薄渐厚,时间由短渐长、发酵由轼渐重。3摇青“五看“一看品种摇青:叶多重摇,薄叶轻摇, 二看季节摇青:春茶气温低、湿度大,宜于重摇。夏暑茶气温高,宜轻摇。秋冬茶要求达到“三秋“即秋色、秋得、秋味、宜于轻摇。 总之,摇青要做到是“春茶消,夏暑皱, 秋茶水守牢“。三看气候摇青:南风天,轻摇,北风天,重摇。四看鲜叶老嫩摇青:鲜叶嫩,水分多,宜于晒足少摇鲜叶粗老,鲜叶粗老,宜于轻晒多摇。五看晒青程度 摇青晒青轻则重摇、晒青重则轻摇。4看青“三步骤“(即看摇青适度):(1)摸 :摸鲜叶是否柔软,有湿手感;(2)看:看叶色是否由青轻为暗绿,叶表出现红点 ;(3)闻:闻青气是否消退,香气显露。

  杀青定型

  金骏眉茶青在室内静置与搅拌,直至草(嗅)菁味渐失,而香气微扬时,且制茶师变为发酵已发适中后,即可准备杀青(或称为炒青)杀青的目的,就是以高湿来破坏酵素的活性,抑制茶叶继续发酵,以免使得气温完全散失而保有半发酵茶类特有的香味。同时也因杀青时叶中水分的大量蒸散,使叶质变柔软,以利于揉捻成型及干 燥的处理。粗青的时间必须控制得恰好,茶青要炒透,起锅太早,茶青未熟透,则成茶将带有草青味 ,炒青过度,叶缘即有刺手的感觉,甚或炒焦味,任由怎么泡,也无法除去。

  揉捻加工

  经5-8分钟的持续揉捻,使叶片卷成条索,破碎叶细胞,挤出休汁,粘附叶表, 冲光时易溶于水,增浓金骏眉茶汤。揉捻掌握“趁热,适量,快速、短时”原则,加压要“轻,重,轻”转速控制要“慢、快、慢。”

历史

  2005年7月15日(农历六月初十)午后。

 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正山茶业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正山茶业”)的董事长江元勋先生和往常一样,在公司门口的草坪竹林间纳凉,与北京来的客人张先生、阎先生等饭后闲聊,谈论公司发展及茶叶行业的相关问题。这时,同村一茶妇持刀镰前往茶园整理茶地,北京客人许是有些好奇,随口问江先生此人前往做何事,江先生如是答之。顿然,北京张先生似有所感,说正山红茶都是些老传统,“这么辛苦,何不增加一些成本,用芽尖像生产绿茶一样做些高端红茶试试呢?”

  建议一提出,江先生顿生灵感,随即叫住茶妇,请她下午帮忙采些芽尖,并开40元工资。茶妇于傍晚归来时采到了1.5斤茶芽尖。江先生即指导车间员工将芽尖按红茶制作方式予以萎凋,由于茶青数量太少,萎凋以后只能叫几个人同时用手进行搓揉,再进行发酵,有蜜糖香出现。待发酵后,即刻用火炭进行烘焙,得干三两。

  焙干后顿觉有新发现:

  1、其茶香气独特;

  2、色泽黑黄相间,绒毛显现,条形犹如海马状(中药名)。

  第二天,江先生即叫北京友人张先生等共同开泡品尝。顿觉该茶香气满室,有蜜香、薯香、花香等综合高山韵味,并甘甜回味悠久、爽口滑喉、非常高级。其外形黑黄相间,乌黑之中透着金黄,显毫状,置于茶盘中似奔腾之骏马。金银不分开,有金便有银,金骏眉红茶的出现带来了银骏眉红茶的产生。在制作过程中,由一芽一叶茶青作为原料,品质略次于金骏眉红茶者,便称为银骏眉红茶。

  在这之后,江元勋、祖耕荣、吕毅、江素忠、龚雅玲等五人在张天福、骆少君、叶兴渭、叶启桐等茶界前辈的指导下,从品种选择、采摘时间、采摘标准、制作工艺,包括萎调、搓捻、发酵、炭焙的温度、湿度、时间的掌握上进行反复试验、分析、比较。

  2006年基本定型并有少量上市,主要供给北京、福州等地友人品鉴;

  2007年,又根据品鉴反馈意见,进一步完善,开始批量生产上市,主要以订购为主。

  2008年正式投放市场并迅速走红,现成为正山茶业的拳头产品。


701

    爆款推荐